《长津湖》系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发行方案:10 月 1 日上映《长津湖》,10 月 25 号抗美援朝纪念日接着上映《水门桥》。先看《长津湖》的观众可以接着看《水门桥》,先看《水门桥》的也可以再补上《长津湖》,形成一个完整的观看体验。
但是 10 月下旬新一波疫情来袭,于冬决定把档期往后推。最终,《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携华语票房榜冠军之势,进军 2022 年春节档。
《长津湖》票房登顶的那天,《水门桥》正在进行补充拍摄。这部续作有什么升级之处?《长津湖》上映之后的 3 个多月里,《水门桥》如何补拍?续作为何选择春节档?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总监制黄建新、监制及导演徐克,共同揭秘在《长津湖》之后,我们仍不知道的关于《水门桥》的 8 件事。
《长津湖之水门桥》定档大年初一:于冬、徐克、陈凯歌、黄建新
补充拍摄
《长津湖》整体拍摄前后历时三个冬天,最开始粗剪下来的版本有 6 个多小时,相当于三部电影的体量,但于冬说,从未考虑过三部曲的形式,不是时长原因,而是希望能在一部电影中对长津湖战役有全景式展现。
最终选择将《水门桥》独立出来,是因为这是长津湖战役的高潮和大结局,同时也有一个实际的原因,“就是到 5 月份我们拍不完了,当时是希望能够在 2021 年八一建军节上映,那时离建军节还有三个月,夏天已经来临,树和草也绿了,所以一些戏我们是要留待下一个冬天补拍。”
2021 年 5 月关机时,水门桥部分的戏份其实都已经拍完了,即使不补拍,彼时的《水门桥》也是一部相对完整的、可以与观众见面的电影。
但放弃 10 月 25 日的发行计划后,电影有了弥补遗憾的机会。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很多导演拍完了,可能又有新想法,但为什么无法弥补遗憾?是因为老板不再给钱了”,于冬说,只有真正懂艺术的老板,才肯拿钱出来给导演补拍,“补拍是很奢侈的,人都走了,结完账了,演员回来要花钱,工作人员回来要再花钱。目的是什么?我想做一部能留得下来的电影,尽可能减少甚至不留遗憾。”
补充拍摄的内容主要是衔接的部分,包括七连如何去到水门桥、为什么要去水门桥。如果把《长津湖》和《水门桥》连起来看,剧情是连贯和完整的。
补充拍摄的主要有两大场景,下碣隅的前沿阵地和雪地,主演们都被召回去,大部分镜头是在横店补拍的。黄建新说,当时由于疫情原因,剧组无法再回到之前的河北片场补拍,这也给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挑战,“因为零下 20 多度在河北拍的时候,演员面对真实的冷会有下意识的表现,但横店气候不对,就需要演员利用记忆去完成衔接。”
《长津湖之水门桥》
于冬透露,这次补充拍摄的成本可以拍 3 部普通规模的电影,补拍时间达到了近两个月,“媒体上有一个解读,说是《水门桥》的补充拍摄只有 12 天,其实是从我中间去探班到最后杀青 12 天,实际上我们之前已经拍了一个半月了,只是我去探班才曝光了这件事,我现在正式更正,一共拍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加上筹备时间就是两个半月。”
真实
《水门桥》呈现的是 “三炸水门桥” 这段真实的历史,也是七连故事的完结篇。
构建整个长津湖战役的故事时,电影重点描写的是七连所经历的战役。进入朝鲜之后,第一轮先在鸭绿江边遭到了 “空袭”,然后在乱石滩又遭到了美军的 “虐袭”,到了半山民宅是一场酣畅淋漓的 “遭遇战”,到新兴里是 “痛歼” 北极熊团,最后接到更重要的任务 —— 增援水门桥。
《长津湖之水门桥》
从 “遭遇战” 到 “伏击战” 到 “攻坚战”,《水门桥》是残酷环境下战争的升级。
水门桥是美陆战一师撤退路上的咽喉要道,资料显示,真实的水门桥宽度还不足 10 米,电影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展开了所有的戏剧冲突。
徐克介绍,“水门桥” 不是大家平常理解上的那种连接两岸的桥梁,它是建立在崖壁上的半悬空通道,原本是发电厂,是水坝,也是美军撤往兴南港的通道。
为了追求真实感,剧组复刻了真实的水门桥和其周边地形。
黄建新透露,水门桥这个核心场景在电影筹备期间就开始搭建了,“水门桥是个特殊地形,有严密的记载,泵房贴着悬崖,哪有那么合适的地形,我们是在片场把山都挖了,推出了这样的地形,弄了几个月,然后才开始搭景,土方量非常大。”
《长津湖之水门桥》海报上可看水门桥相关地形
除了场景上的真实,剧组在战争场面上也追求身临其境。
徐克表示,片中用到了火焰枪,起初他曾担心其危险性,“其实火焰枪的火焰完全可以用 CG 画出来,或者现场只是有一点点火,全靠后期把它放大,但那个感觉还是会有些不一样。所以我们还是选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实际拍摄,再用一些后期的手法来进一步优化它,达到我们想要的戏剧效果。”
再比如大量的爆破场面,演员距离炸点非常近,有真实的被炸后的 “烟熏妆” 效果,黄建新介绍,随着电影工业发展,如今的炸点是小木屑和定向爆破装置做出爆炸和黑烟的效果,非常安全。人身上着火的效果是凝固汽油做出来的,同样保证安全性。《长津湖》的拍摄用技术保证了没有人因为爆炸受伤。
《长津湖之水门桥》
风雪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在极度的寒冷中被冻成 “冰雕”,用身躯铸成丰碑。电影也在极力还原当年的寒冷与暴风雪。
黄建新记得最冷的那几天气温在零下 30 度左右,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剧组还要在现场架鼓风机吹大风,模拟当年战场的真实情况。
徐克介绍,剧组光是吹风组就有三队人马,每个队都有自己特殊的吹风方法,相互配合。每换一个场景,都要花很多人力和时间去布置造风的工具。造雪就更困难了,需要三种雪相互配合,飘在空中的、飘在人物背景中的、飘在人脸上的。地上的雪也很有学问,要拍演员在地上做动作,就要考虑如何让演员站得住、能够顺利完成动作。
在片场,徐克喜欢和演员在一起,大风雪的戏份他也会给演员亲自做示范。黄建新记得,高速运转的大风扇直径大概 1.5 米,徐克就站在离风扇几米远的地方,一边用脸对着风扇,一边让工作人员调试设备,调整鼓风的强度,“来,继续,还不够!”
徐克形容,自己是有点怪的,“我希望风扇把我吹动起来,那个效果就会让演员有真实的感受。”
《长津湖之水门桥》
李晨说,除真雪之外,片场还有一些雪片是用红薯粉做的,被风吹起来之后,很容易吹到眼睛里。雪片一沾水就膨胀了,拍一条还能勉强坚持,拍完立刻需要眼药水把它冲出去。
现场有鼓风机和风炮对着演员吹,风炮是加压的设备,会让人有很强的生理反应,会迅速把体温带走,让演员感觉到瞬间僵住。人造的大风雪让演员们真正感受到了生理上对抗寒冷的过程,那种状态是很难表演出来的。
徐克
《长津湖》由三大导演联合拍摄,而《水门桥》九成以上的戏份则由徐克完成。
黄建新和徐克相识于 1991 年,认识第三天的一个饭局上,谢晋导演问徐克,如果你能来内地拍戏,最想拍什么?徐克当时回答说,想拍《林海雪原》。徐克说自己看了几十遍《林海雪原》,认为这个电影的元素非常丰富,是最好的商业电影。23 年过去了,直到 2014 年,徐克终于拍出了《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可以说是徐克在《长津湖》之前,对战争戏、冰雪场景的一次尝试和准备。
徐克拍的战争片很少,黄建新认为,他其实是能拍的,因为他是真正用镜头思维拍戏的导演。在吴京看来,徐克是一个真正的大师。他透露,自己在徐克导演组拍戏时,会问他某场戏的动效、音乐打算怎么做。徐克手边摆了一个键盘,直接就把音乐弹出来了,“在 10 分钟之内,他不但把画面接好了,音乐也有了。好神奇!大师!”
观众常常用天马行空来形容徐克的风格,徐克说,这次没有考虑个人风格的事,还是想用写实的手法带给观众真实体验。当然,一些小细节上也有他作者性的呈现,比如与美军狙击手对抗的那场戏,这些细节留待影迷去发掘。
从《长津湖》到《水门桥》,徐克自己对战争片的经验总结,并不是具体的战争大场面如何拍,他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剧烈情感、细节的真实感。
“以前对战争只是一个概念,现在我们在细节和人物上做了大量资料搜集和创作设计,提供给观众进入那个世界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对情感的处理,这是一个没有爱情的剧本,但每个角色面对命运都有自己的期待和憧憬,这些我们要处理成戏剧的效果,我们比较含蓄,给观众留白,让观众自己去补充内心的一些感受。”
《长津湖之水门桥》
演员
《水门桥》的一班演员,让拍了 40 多年戏的徐克颇为惊喜。
“我还真没见过有哪个剧组的演员,可以为了每一场戏而不断讨论,他们和我沟通的频率高到几乎是每天一次,甚至几次,他们来找我谈人物、谈戏怎么演、谈个人感受,可以说谈得很彻底。”
剧组里有导演经历的演员甚至会带着导演思维来和徐克做探讨。
电影中有一场战士们看着夕阳、向着祖国的方向敬礼并说出 “新中国万岁” 的戏,想法其实来源于李晨和韩东君。
《长津湖之水门桥》
徐克说,李晨做过导演,知道拍军事类的故事需要了解的军事知识,也了解去跟军事顾问谈话等准备的各种过程,“我在导演角度上面对军事题材的一些疑惑,以及我想解开的一些问题,他都有帮我。”
吴京常常带着角色的状态去找徐克聊戏,在谈剧本时,心情也会突然跟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在徐克看来,吴京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别人要求也很高的电影人。
“电影人就代表了他在演员、导演、编剧、制片等等各方面,都有很多自己的标准,你要达到标准然后再来跟他交流这个事情,对我来讲是很有意思的一种关系。他也会讲一些提议,这些提议都很有用。他原来从这种类型电影里面吸取过很多经验,所以有些他讲的想法,其实是累积了很多年。”
工业化
《水门桥》有约 5000 个镜头, 动辄就是几百人、上千人的大场面,有时候算上工作人员有六七千个人在现场工作,且有大量的夜景,所以拍摄难度非常大,也无法拍得快。
战争戏也增加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难度。徐克说,比如拍炸桥的时候,就必须精心记录拍摄用的火药、子弹、信号弹的使用情况,如果出现 “库存不足” 的情况,就会很麻烦了。黄建新记得,有时候会有突发状况,比如突然两台坦克瘫痪了,但今天有 1000 个演员来配合坦克的戏份,那就需要赶紧调动新的装备,一等可能就是几小时。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超出拍电影的常规难度范围,都是新挑战。
主创们本身也给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不用一个资料镜头。于冬说,这意味着小到一个雪片,大到一场战役的全过程,全部都要剧组自己来完成,这大大增加了制作成本。
“比如仁川登陆这场戏也可以不拍,把美国拍的资料片一买,就拍毛主席在放映室里头看资料片,然后灯一亮,毛主席开会说美军已经打到鸭绿江了。这是很省钱的拍法,但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因为这不是现代电影,现代电影是要无限还原真实场景。美军不是符号,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长津湖》中的美军场景
《水门桥》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成长的过程。
仁川登陆的戏份还没开始拍,分镜头已经做好,后期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做特效;枪打中木头打中铁的声音,也都需要声音部门做分轨分出来;再加上时间紧迫,都对后期公司提出极大挑战。
因为疫情原因,电影的后期特效一度很难分发到世界各地,所以率先集中调动了国内的几十家特效公司,大家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成长。
档期
1 月 13 日,《水门桥》最晚宣布加入今年春节档,在预售期间就一直领跑。
对于这个档期选择,于冬表示,他很喜欢一位网友的说法 —— 不是《水门桥》非要上春节档,而是春节档需要《水门桥》。“我是希望在开年第一个大档期,创造新的纪录,超越我们历史上最好的 2019 年,现在是有可能的。我非常希望不仅《水门桥》要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也希望其他国产影片都能够为整个春节档大盘贡献力量。”
春节档竞争大,各家的排片竞争已经白热化,于冬表示不希望有恶性竞争,片方、影院都能多一些互相理解。
“影院想多拿点排片费,谁给钱多就多排点,谁给钱少就少排点,都能理解。我们也有影院,也希望能够尽可能公平对待每一部影片,《水门桥》不多吃多占,30% 总可以,剩下的怎么分?市场会有选择的。我也批评我们的发行团队,不排就不排,第二天肯定也会排的。
影院也好,院线也好,制片方也好,是一个整体,我最有体会,我又有制片,我又有发行,我还有影院,影院去年也是经营压力很大。行业在最困难的时期要共克时艰。”
《水门桥》的片头贴片广告加上了今年 8 部春节档影片,于冬说,“我本身片长就长,再加几分钟,其实在消耗我的排场,但我能加还是尽量加上,也替别人宣传,行业是需要互相帮助的。”
票房
于冬回忆,2018 年《红海行动》进军春节档,就曾被质疑有战争有牺牲的题材不适合春节,但他坚信春节档需要大片,而如今的春节档已经从过去的合家欢喜剧档期变成了一个大片档期。
春节档的高票价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实际上,《水门桥》比《长津湖》的结算价最低限价下调了 5 块钱,于冬明白影院会根据市场需求在春节涨价,但他也呼吁早场能有优惠价,惠及更多观众。
《长津湖》成为华语片票房冠军,于冬认为,在疫情的困难时期,中国电影人能够以超过两个多亿美金的投资,在单一市场回收,还形成盈利,这个票房成绩最大的意义是给中国电影人信心。
“这么大的投资在单一市场能够回收是中国电影市场成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未来的时间,更有底气面对全球,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发行扩张到全世界去,我觉得这个意义远远大过一部电影投资回收的意义,它具有一个拐点意义和里程碑意义。”
来源:娱理
评论